Winamp Logo
弥亚牛知声 Cover
弥亚牛知声 Profile

弥亚牛知声

Chinese, Personal stories, 1 season, 94 episodes, 1 day, 2 hours, 52 minutes
About
用生活打磨声音 用声音还原时光 微信公众账号:弥你纪录
Episode Artwork

时光(亚牛闲录)

2/14/20171 minute, 3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林语堂写苏东坡弥亚牛读)

11/1/20167 minutes, 5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一位尊者的讲述(现场录音)

2016年9月27日,南京,牛首山。
10/31/20161 hour, 8 minutes, 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课文试听:《穷人》(人教版六上)--弥亚牛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9/17/201611 minutes, 1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请往前--(有盐乐团)

我买过有盐乐团的一张专辑《陌生人的华尔兹》,每一首都很有味道,可是再也没见过他们出新的专辑,在网上也找不到他们的音乐。“请往前”是这个专辑里我最常听的一首,在这里分享给大家。这首优雅而略带忧伤的乐曲几乎是我们的人生背景音乐,不管鲜花盛开还是迷雾重重,不管意气风发还是低迷徘徊,你还是得往前……
8/22/20162 minutes, 4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我们生来都是旅人”-泰戈尔《人生旅途》朗诵现场版-弥亚牛

《人生旅途》(节选)泰戈尔人世行客的身影落在我的作品里。他们不带走什么。他们忘却哀乐,抛下每一瞬间的生活的负荷。他们的欢笑悲啼在我的文稿里萌发幼芽。他们忘记他们唱的歌谣,留下他们的爱情。是的,他们别无所有,只有爱。他们爱脚下的路,爱脚踩过的地面,企望留下足印。他离别洒下的泪水润泽了立足之处。他们走过的路的两旁,盛开了新奇的鲜花。他们热爱同路的陌生人。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消除他们跋涉的疲累。人间美景和母亲的慈爱一样伴随着他们,召唤他们走出心境的黯淡,从后面簇拥着他们前行。爱情若被锁缚,世人的旅程即刻中止。爱情若葬入坟墓,旅人就是倒在坟中的墓碑。就像船的特点是被驾驭着航行,爱情不允许被幽禁,只允许被推着向前。爱情的纽带的力量,足以粉碎一切羁绊。崇高爱情的影响下,渺小爱情的绳索断裂;世界得以运动,否则会被本身的重量压瘫。当旅人行进时,我倚窗望见他们开怀大笑,听见他们伤心哭泣。让人落泪的爱情,也能抹去人眼里的泪水,催发笑颜的光华。欢笑,泪水,阳光,雨露,使我四周“美”的茂林百花吐艳。爱情不让人常年垂泪。因一个人的离别而使你潜然泪下的爱情,把五个人引到你身边。爱情说:细心察看吧,他们绝不比那离去的人逊色。可是你泪眼漾漾,看不见谁,因而也不能爱。你甚至万念俱灭,无心做事。你向后转身木然地坐着,无意继续人生的旅程。然而爱情最终获胜,牵引你上路,你不可能永远把脸俯贴在死亡上面。拂晓,满心喜悦动身的旅人。前往远方,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沿途没有他们的爱,他们走不完漫长的路。因为他们爱路,迈出每一步都感到快慰,不停地问前;也因为他们爱路。他们舍不得走,腿抬不起来走一步便产生错觉:已经获得的大概今后再也得不到了。然而朝前走又忘掉这些,走一步消除一分忧愁。我们生来都是旅人;假如万能的天帝强迫我们在无甘头的路上跋涉,假如严酷的厄运攥着我们的头发向前拖,作为弱者,我们有什么法子?启程的时刻,我们听不到威胁的雷鸣,只听见黎明的诺言。不顾途中的危险、艰苦,我们怀着爱心前进。虽然有时忍受不了,但有爱从四面八方伸过手来。让我们学会响应不倦的爱情的召唤不陷入迷惆,不让惨烈的压迫用锁链将我们束缚!我坐在络绎不绝的旅人的哀泣和欢声的旁边,注望着,沉思着,深爱着。我对他们说:“祝你们一路平安,我把我的爱作为川资赠给你们。因为行路不为别的,是出于爱的需要。愿大家彼此奉献真爱,旅人们在旅途互相帮助。”
3/14/20166 minutes, 3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如果我必须要离开你

当你看到我喜欢的一只鸟,或者听到我喜欢的一支乐曲……请不要悲伤的想起我
3/7/20162 minutes, 1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揭开土司王国的神秘面纱

7/24/201548 minutes, 2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潘公凯访谈录:“了解中国文化关键得靠体悟”

7/20/201525 minutes
Episode Artwork

张爱玲的孤独

7/17/201532 minutes, 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我的人生就是玩儿”--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

  北京时间6月18日凌晨1时,张充和在美国家中逝世,享年102岁。  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是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在父亲的影响下,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张充和是老四,通常也被认为是最有才华的那一个。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赴美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   出于敬重,大家都唤张充和为“张先生”。稍稍熟悉民国掌故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一个连缀着许多雅致、浪漫、歌哭故事的名字,在许多仰慕者听来,更仿佛是一个从古画绫缎上走下来的名字。她是已故耶鲁东亚系名教授傅汉思的夫人,书法、昆曲、诗词大家。自张爱玲、冰心相继凋零、宋美龄随之辞世以后,人们最常冠于她头上的称谓是—“民国最后一位才女”。 本期节目,我们来通过一些片段,了解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以及她与丈夫傅汉思的传奇人生。
6/29/201529 minutes, 2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纪录|时光片段:HAYA乐团的一个下午20150624

纪录是偶然的,录音机只能碰巧录下来某一段时光的声音,被记录也是偶然的,被采访人的叙述也只是那一刹那的思绪,但是,那段时光和叙述如此动人,也如此真实的折射了我们的生命。这是《非常纪录》记录的中国世界音乐组合HAYA乐团的一个排练的下午,片刻之间,也有永恒,欢迎收听。
6/26/201525 minutes
Episode Artwork

纪录|时光片段:HAYA乐团的一个下午

纪录是偶然的,录音机只能碰巧录下来某一段时光的声音,被记录也是偶然的,被采访人的叙述也只是那一刹那的思绪,但是,那段时光和叙述如此动人,也如此真实的折射了我们的生命。这是《非常纪录》记录的中国世界音乐组合HAYA乐团的一个排练的下午,片刻之间,也有永恒,欢迎收听。(本期口误,应为2015年6月24日,请以26日重新上传的为准)
6/25/201525 minutes
Episode Artwork

重温1977年恢复高考的故事

6/24/201525 minutes
Episode Artwork

以诗纪念:《给那些我爱的人》

6/8/20152 minutes, 1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巨匠的人生--潘天寿(三)

1928年,倡导美育的蔡元培提议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国立艺术院,林风眠担任院长,这座位于西子湖畔的学校就是今天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它云集了当时二十多位响当当的教授,潘天寿被聘为国画系主任教授。畅达的绘画事业,加上旖旎的湖光山色,淡化了他不苟言笑的个性。这时潘天寿已结束了包办的婚姻,与艺专毕业生何愔结婚
6/8/201524 minutes, 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巨匠的人生--潘天寿(二)

“艺术每因异族的接触而得益,而发挥增进,却没有艺术亡艺术的事情。这是征之史册上历历皆然的。凡是有它生命的,都有立足在世界的资格,不容你以武力或资本等的势力屈服与排斥。”
6/4/201512 minutes, 2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巨匠的人生--潘天寿(一)

2015年5月17日,在嘉德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上,正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竞拍。多位买家争相竞夺潘天寿所作的《鹰石山花图》,叫价过亿。然而,就在最后的拼抢一触即发时,却又突然杀入了一位新买家。在场人无不暗自捏了一把汗,拍卖师也频频报错数字。一小时鏖战后,该作品最终以2.73亿元的价格成交,不仅创造了其个人作品拍卖的新纪录,同时也成为了本季价格最高的拍品。这幅逾23平尺的巨大画幅里,秃鹰站在花草巨石之巅,凝视远方,就如这画作主人一般,有着不屈的灵魂。
6/3/201516 minutes, 4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苦难的力量”--纪念诗人艾青去世19周年

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说道:“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
5/5/201524 minutes, 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梵高书信选读(二):“绘画就是家”1883.12.钮南

亲爱的弟弟:“我试图清楚地表现这些在油灯下吃土豆的人如何用他们伸进盘子里的那同一只手挖地,以便表现出体力劳动以及他们如何诚实的谋生。”“我原来的想法是使人们对完全不同于我们文明社会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有个印象,所以,我根本不祈求得到每个人的喜欢或赞赏。““我想说绘画就是家,人们不会感到想家。”
4/23/20157 minutes, 2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国际台开始曲之一(蒂华纳调频台台呼)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官员1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的开始曲,已经是中国第一例声音商标申请。此为墨西哥蒂华纳调频台开始曲,该台于2010年11 月2号开播,是国际台上百个调频台中的一个,中文人声弥亚牛,西语为国际台外籍专家。关于开始曲和台呼的故事,你也许从来没有留意过,而本牛已经默默的呼了近10年了,这是件荣幸的事,更是件不容易的事。
4/17/20152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绿野无仙踪--美国沙尘暴事件回顾

原文刊载于《看历史》,作者何远琼
3/9/201523 minutes, 3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十年徒步中国--雷殿生的活法(下集)

十载光阴,他用双脚走遍整个中国, “这10年,我穿烂了52双鞋,走掉了19个脚趾甲,双脚打了233个水泡和血泡”; 八万一千公里,他经历无数生死瞬间, “遭遇过19次劫匪,遇到过40多次的野生动物,遇到数十次泥石流、沙尘暴、雪崩”; 是什么点燃他用双脚丈量中国土地的梦想? “1987年末,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纪念明朝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的邮票” 是什么让他坚持十年风餐露宿的行走? “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你是用金钱买不来,用时间换不来,结果无非是有两个,一个是好,一个是坏。” 非常纪录,我们为您讲述跨世纪徒步走遍中国——雷殿生的故事。
2/12/201530 minutes, 4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十年徒步中国--雷殿生的活法(上集)

十载光阴,他用双脚走遍整个中国,“这10年,我穿烂了52双鞋,走掉了19个脚趾甲,双脚打了233个水泡和血泡”;八万一千公里,他经历无数生死瞬间,“遭遇过19次劫匪,遇到过40多次的野生动物,遇到数十次泥石流、沙尘暴、雪崩”;是什么点燃他用双脚丈量中国土地的梦想? “1987年末,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纪念明朝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的邮票”是什么让他坚持十年风餐露宿的行走?“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你是用金钱买不来,用时间换不来,结果无非是有两个,一个是好,一个是坏。”非常纪录,我们为您讲述跨世纪徒步走遍中国——雷殿生的故事。
2/9/201525 minutes, 4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声音纪录片-丘吉尔(钟芳编辑制作)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去世。
1/24/201524 minutes, 3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现在救生员全都回家了--(作者:阿米亥,刘国鹏翻译)

欢迎您推荐好的诗作
12/30/20142 minutes, 5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我一定坚持下去”--魏特琳日记中的南京大屠杀(上)

1940年4月14日,魏特琳写下了她在中国的最后一篇日记。日记的第一句是“我快要筋疲力尽了。”此前的半年中,她在日记中多次留下过这样的字句。日记也变得断断续续,有时甚至一个月也没有写下一字。 即便是在南京大屠杀最黑暗的日子里,她也没有流露过一丝放弃或绝望的情绪。那些人性泯灭的屠戮、虐杀、强奸……渐渐成了记忆,时间却没有冲淡亲历者的创伤。魏特琳是见证者,眼见或耳闻的那些残酷和苦难,却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激荡、发酵,渐渐压垮了她的神经。她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 1940年5月14日,魏特琳离开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回美国治病。1941年5月14日,也就是在她离开中国一周年的日子,她打开了厨房的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一年,她55岁。 魏特琳去世后,朋友们在她的枕边发现了一张沾满泪水的照片。那是她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避难孤儿的合影。 魏特琳被安葬在美国密歇根州雪柏镇的一座公墓。美国基督教传教士联合会为她制作了一块大理石墓碑,上面刻着中国古典式房屋的图案。房屋顶部,用中文隶书写着“金陵永生”四个字。在那座小镇,没有人理解这四个属于东方古国的文字。 在南京期间,魏特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她的日记邮寄给美国的朋友。这些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录,曾陆续发表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本杂志上,但并没有受到关注。 20世纪8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整理海外传教士资料时,发现了魏特琳日记的原稿,并将其整理公开,供学者研究使用。 1995年,一位美丽的东方女子眼含泪水,在耶鲁大学读到了这部用打字机打印、长达526页的日记。这位女子叫张纯如,美籍华裔作家,正在为她的新书《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收集历史资料。 1998年出版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让张纯如一举成名。这是英语世界第一本完整揭露1937年底到1938年初日本军队在南京所犯下的罪行的历史读物。 张纯如在她的书中对魏特琳这样描述:“在一个几乎变成虚构的传奇中,由于天天面对日本人的残暴的行为,一个脆弱的、疲惫的女人永远无法恢复其身心所受的创伤,这一切很少有人知道。” 这句话,却也成了张纯如对自己的心灵解说。 南京大屠杀沉重得让人窒息。创伤刻在了一个民族的肌体上,让每个有良知的人不忍直视。它像地狱的噩梦,震颤着人的心灵。和魏特琳一样,试图探究这场噩梦的张纯如也患上了抑郁症。2004年11月9日,美国加州的一辆汽车里,张纯如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崇拜魏特琳,选择了同样的方式毅然告别这个世界,年仅36岁。
12/11/201422 minutes, 3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太平轮1949

结局不尽相同的移民故事,开端都是海难、死亡。这段迁徙史由此深烙“太平轮”印记,深烙悲情与苦难。烙在移民的记忆中,烙在遇难者家属的人生中,烙在所有颠簸于大时代的巨浪中、无力左右自己命运的人们心灵深处。
12/3/201424 minutes, 3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梵高书信选读:“亲爱的提奥”1873,6,伦敦

文森特·梵·高是世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给自己弟弟写信的时候,他才能倾吐自己的内心
10/5/20149 minutes, 1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萧红--一代才女凋零的爱

老节目,应个景儿
10/5/201424 minutes, 4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1943年宋美龄访美全纪录--下

“她为中国做了最广泛的宣传,……让美国人看到,中国人不全是苦力和洗衣工人!我想,中国必须为此而感激她。”这是宋庆龄对胞妹宋美龄1943年访美的评价。抗战相持之时,宋美龄这次高调的访美和随之而来的多场万人空巷的巡回演讲,让这位中国第一夫人成为美国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在带来巨大的政治声望的同时,也影响了美国对中国政策的走向。她如何做到这些?让我们回顾1943年宋美龄访美的外交旋风。
8/18/201424 minutes, 4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1943宋美龄访美全纪录--上

“她为中国做了最广泛的宣传,……让美国人看到,中国人不全是苦力和洗衣工人!我想,中国必须为此而感激她。”这是宋庆龄对胞妹宋美龄1943年访美的评价。抗战相持之时,宋美龄这次高调的访美和随之而来的多场万人空巷的巡回演讲,让这位中国第一夫人成为美国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在带来巨大的政治声望的同时,也影响了美国对中国政策的走向。她如何做到这些?让我们回顾1943年宋美龄访美的外交旋风。
8/18/201422 minutes, 5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雨水从清晨就开始下”——《园丁集》76

8/15/20141 minute, 5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阮玲玉--下

1935年3月8日下午6时38分,阮玲玉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躺在鲜花丛中的阮玲玉,平静安稳,宛若一尊睡美人,身后高挂的遗像上,阮玲玉一袭碎花旗袍,眼神平静又凄婉,此刻在她的世界里,再也没有了痛苦和不幸。也许就像她的遗书中所说的:没有我,你可以做你喜欢的事了,我很快乐。 张爱玲曾经有一段描写,似乎正对应了阮玲玉的悲剧。她写到: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锈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8/8/201425 minutes, 1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阮玲玉--上

阮玲玉生前名闻天下,死后的哀荣也是极一时之盛。1935年3月14日,她的灵柩从万国殡仪馆移往闸北的联义山庄墓地。阮玲玉生前的好友尽数前来,将近300人。下午1时10分,由金焰、孙瑜、费穆等十二位电影界大腕将灵柩抬上灵车。这天送葬的队伍排成长龙,灵车所经之处,万人空巷,沿途夹道挚爱者多达30万人,即使有警车维持秩序,也挡不住从全国各地来沪参加吊唁的群众。美国《纽约时报》驻沪记者见状极为惊奇,特意作了“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哀礼”的报道。文中还配发了一幅插图,送葬行列中有一壮汉,头扎白布,身穿龙袍。其寓意为“倘若中国还有皇帝的话也会前来参加葬礼。” 阮玲玉用她短暂的生命凝练出了一朵永恒的艺术之花,而她生前的感情遭遇也让人们为她同情和叹息,作为万众瞩目的大明星,这个在人们眼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子却在“人言可畏”的悲凉中陨落,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而她的悲剧命运,其实早在童年,就已埋下了苦果。
8/8/201424 minutes, 3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也同欢乐也同愁--陈寅恪与唐篔(下)

陈寅恪曾把爱情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 最伟大最纯洁的爱情应当是完全出于理想“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这样的爱情现实中是没有的,只有在文艺作品中才能发现。 第二个层次的爱情是若真心爱上某人,即便不能结合,也忠贞不渝,矢志不变。如贾宝玉与林黛玉以及古代那些未嫁的贞女等。 第三个层次是“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纪念不忘,如司棋与潘又安,及中国之寡妇是也。”而第四个层次,才是人们平常最多见也最为推崇给常人的,即终身为夫妇而终身无外遇者,但这种状况下是否夫妇一直有着真正的爱情呢? 最后,还有一个层次,不过这其实已经不是爱情,只是贪图欲望的满足而已,已不足论也不必论。基于此,陈寅恪对如何选择婚姻爱情有自己的立场,他说:“学德不如人,此实吾大耻。娶妻不如人,又何耻之有?”又说:“娶妻仅生涯中之一事,小之又小者耳。轻描淡写,得便了之可也。”由此可见,在陈寅恪看来,如果志向不在学术、事业,而一心只求得一美丽妻子,是很愚蠢的。 1928年,陈寅恪与唐篔在上海结婚。这一年陈寅恪36岁,唐篔30岁。此后,他们便开始了相濡以沫的一生。
7/25/201422 minutes, 1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也同欢乐也同愁--陈寅恪与唐篔(上)

被傅斯年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的中国现代史学巨擘陈寅恪先生,一生颠沛坎坷,尤其是晚年——既瞽且膑,又要持续遭受革命青年和红卫兵小将的侵扰。他逝世已过40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仍然令人愤懑寒心。 所幸苍天还不至于全然不长眼,它在给这位学惯中西的一代学术大师带去数不禁的哀伤痛苦的同时,也好歹给了他一个莫大的安慰,那就是他的门当户对的妻子唐篔女士以及他们那个居乱世中始终温暖幸福的家庭。
7/22/201424 minutes, 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沉默的大多数(节选)--王小波

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52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到云南插队,后来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4年以后在北京街道当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读本科,1986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7/22/20145 minutes, 2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来首小诗:雨巷(戴望舒)

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有一条雨巷……
7/21/20142 minutes, 3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刘氏三杰(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

晚清到民国期间,江苏江阴的刘家出生了三个男儿,名为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人都是民国时代中国著名的文化大师。一家三兄弟,先后都在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担任教授,而且各自在擅长的文学艺术领域建树颇丰。这无论在北京大学115年校史上、或在现代中国文化史上,都是罕见的。 乱世兄弟,手足情深;天赋才华,至诚至真。
7/21/201426 minutes, 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百岁杨绛的过往

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里这样说道:“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的哲学。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7/17/201426 minutes, 4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环球心 中国梦”之梅葆玖篇

主人公:梅葆玖 旁 白:弥亚牛 制 作:杨小蕾
6/27/20145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夜上海之花“李香兰--(上)

1945年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的这天,上海国际赛马场正举行着一场华丽的音乐会。战争,似乎从来就与这座城市无关。这次的音乐会座无虚席,盛况空前,会上有红极一时的歌星李香兰演唱当时最流行的歌曲《夜来香》。一边是战火纷飞,一边是歌舞升平。在刀光剑影中,李香兰美妙的歌声,就像掺合了迷魂药的葡萄酒,在抚慰人心灵的同时,也消磨着人们旺盛的斗志。然而,仅仅六天后,日本宣布投降,这朵在舞台上摇曳生姿的“夜来香”就突然被抓了起来,罪名是汉奸。本期非常记录,将带您回顾这段旧日时光,走近“夜上海”之花—李香兰。
6/23/201423 minutes, 1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夜上海之花“李香兰--(下)

1945年12月8日,在最终审判的这天,李香兰很早就起来了,她穿上了自己最干净的一套衣服,坐在镜子面前仔仔细细地梳妆打扮了起来。当时的她想着,如果自己真的要被枪毙的话,那么,至少也得让自己死的体面一些,死的更像一个明星一些。这一天,对于李香兰而言是非常难熬的。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她觉得自己离死亡越来越近。每当她听见有车停在院子前,或者有脚步声,她都会躲在角落里,缩成一团,瑟瑟发抖。然而直到日落,这一天,却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都如往常一般平静,却又比往常更加的漫长艰难。没有军警,没有审问,也没有枪决,可也是在这漫长的等待死亡的一天里,李香兰想起了许多的往事。然而,让她永远也不会忘了的,还是自己第一次回日本时的情景。
6/23/201424 minutes, 4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从联大学子到沙场兵--下

联大外文系这些毕业生,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中西文化,荟萃一堂,传统文化中的担当道义和西方的自由独立融合得自然生动。在他们身上,看不见五四一代的分裂和纠结。迄今许渊冲仍然可以流利地背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他也相信是自由为联大带来了成功。在同学王佐良眼里,穆旦“一方面最善于表达中国知识分子的受折磨而又折磨人的心情,另一方面他最好的品质却全然是非中国的”。 然而,学术之外,他们注定是受到时代影响的一代人。联大外文系教授、诗人冯至骄傲地宣称,“我们曾经共同分担了/一个共同的人类的命运。” 而命运之弦,在投笔从戎之后,依然不断被拨动。
6/6/201426 minutes, 1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从联大学子到沙场兵--上

联大学生的求学经历一直是与救国结合的。1938年底,左派学生加入了昆明当地的金马剧社,排演了多幕剧《祖国》,由联大教授陈铨改编,讲述无私的教授带领学生英勇反抗日本侵略的故事。这部剧演出时,获得了巨大成功,观众们自发地跟着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等口号。 教授们在上课时,也经常与现实联系。历史系教授皮名举给学生们上必修课《西洋通史》时,讲到英法百年战争,他鼓励背井离乡的学生们说,当年英国开始打胜仗,但无论打多少胜仗,结果还是法国取得最后胜利。他说,“无论日本占领了我们多少土地,最后胜利一定是中国的”。二十岁的青年许渊冲因此坚信,无论日本人怎么轰炸,中国也不会屈服。 但是,如果我们因此相信联大的所有学生都热血沸腾地要求上前线去,那一定只是个传奇。事实上,从抗战开始,救国与求学,团结与自由,一直就是彼此矛盾的主题。南京陷落后,一位狂热的抗日分子对那些等待战争结束拿毕业文凭、对学业尽职尽责的学生极为蔑视,他说,“百万将士流血遍野,他们平日何尝得着国家的一点好处?而我们却是平日受国家待遇最优厚的人,每个学生每年国家津贴至少一千元,我们今天还依恋这辉煌的校舍,能不愧对死者吗?” 而教育工作者则反对用“战时教育”主导大学教育。梅贻琦校长决心要保存文脉:学生的使命是完成学业,为民族复兴这个长远目标锻炼才智。他在《清华校友通讯》里说,“敌人的飞机接连来袭,校舍不断被轰炸,但学生们弦歌诵读的声音一日都没有停止。这都是因为,师生担忧,非常时期的教学事业可能就是以后建国的基础,因而不敢稍有懈怠。” 不过,青年人的热血不是可以轻易冷却的,仍然有不少人坚持投笔从戎。长沙临时大学时期,就至少有295名学生提出保留学籍申请,领取了参加抗战工作的介绍信,还有不少学生没有办任何手续就直接去了前线。这是联大抗战初期的第一次从军热潮。到1945年,前后共有三次大的从军运动。
6/5/201423 minutes, 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于凤至的终身守候--下

几十年的相濡以沫,成就了赵四小姐和张学良的凄美爱情,赵四小姐的诸多美德也被人们所熟知,而历史对于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似乎并不青徕,这位集才貌于一身的传奇女子鲜为人知,她对张学良的爱同样绵长深远,忠贞不弃,在张学良的人生里留下了不一样的轨迹,书写的是不同的色彩。
6/3/201424 minutes, 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于凤至的终身守候--上

1990年3月20日,在美国洛杉矶市一座雅致的豪宅里,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因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这位民国时期的东北第一夫人,在历史的长河里,并不像赵四小姐那样被人熟知,甚至于凤至这个名字,都很少被人提及。但这位杰出的女性,用她生命谱写的却同样是一个传奇。 从1940年赴美就医算起,于凤至在美国整整度过了50年。这50年里,她不仅一个人照料三个子女,而且还凭着坚强的意志战病魔、投资地产和股市,用她过人的智慧和胆识,为子女、也可以说是为张学良积累下一份让人难以置信的家业。“救汉卿,我要奋斗到最后一息”的信念牢牢地支撑着她,而50年里直到去世,她没有再见过张学良。 于凤至,为了她挚爱的男人,付出了一生的等待,而他的男人,生前拥有的可不止赵四一人。 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爱情,让人无限唏嘘。
6/3/201423 minutes, 5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采访朱立奥·安德烈奥蒂记

只有到后来,几乎是到了最后,我才知道我的害怕正是由于上述这一切,以及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力量。真正的权威不需要傲慢、长胡须和大声叱呵,真正的权威能用丝带、谦恭、智慧把你勒死。
5/30/20146 minutes
Episode Artwork

历史的细节:中国马镫与欧洲骑士

英国史学家李约瑟博士说:“只有极少的发明像马镫这样简单,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响。就像中国的火药在封建主义的最后阶段帮助摧毁了欧洲封建主义一样,中国的马镫在最初帮助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正是中国人发明的马镫,才使中世纪的欧洲进入了“骑士时代”。 ——摘自《马镫的民主•中国靴子》
5/30/20145 minutes, 3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破碎的美国梦--胡适的求索

近代以来,做美国梦的中国人真不少见。 在民国时期,胡适身上有太多的色彩,比如他的情感、他的头脑,都与太平洋对岸那个遥远的国度保持着极密切的关联。
5/24/201423 minutes, 4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解说美食能流口水吗¥%%#@#

5/17/20143 minutes, 3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张自忠遗书

他是二战同盟国阵亡的最高将领,曾被诬为汉奸,但他说,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1940年年5月16日,中国第五战区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在湖北枣阳地区与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49岁。 张自忠的女儿张廉云后来才知道,就在最后一次出征之前,父亲曾经修书一封,收信人是自己多年的同事与朋友,33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在信中,张自忠说:““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我相信,只要我等奉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大战在即,张自忠将军也显然感到了这是一场恶战,他在这封书信的结尾说,由现在起,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5/16/20142 minutes, 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5、12地震后CRI第一个片花

这应该是5、12后最早向全球播出的一个片花。文案\人声:弥亚牛 制作\创意:JB
5/12/20141 minute
Episode Artwork

一个时代的声音:邓丽君(下)

道别,是很难的,要向所爱的人道别更难,也许因为怕难,邓丽君选择了一个猝不及防的方式向人间说再见,没有给人当面说再见的难!她自己承受了告别一切痛苦、遗憾、不舍和悲欢,独自在异乡。《再见,我的爱人》是邓丽君唱得非常好的一首歌,1976年在香港录音室试录时,一再感动了她的唱片制作总监邓锡泉,他说,录制过邓丽君上百条歌,为什么对这一首印象特别深?因为邓丽君放进了浓厚的感情去唱,唱得人柔肠百转,那种感情的共鸣是可以互通的,她在向你轻轻道别,你可以感受她的难舍,但还是要放下,这就是人生!
5/9/201427 minutes, 2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一个时代的声音:邓丽君(上)

1995年5月8日(农历四月初九),邓丽君猝逝于泰国清迈。
5/8/201424 minutes, 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老电影回顾:《归心似箭》

雁南飞 雁南飞 雁叫声声心欲碎 不等今日去 已盼春来归 已盼春来归 今日去 愿为春来归 盼归 莫把心揉碎 莫把心揉碎 且等春来归[
5/7/20149 minutes, 4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梁启超在最后十年里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即便离开政坛,除了有一种失败感影响到他的心境和情绪外,梁启超并未感到悲观和绝望,原因就在于,他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有很清醒的认知。与其说梁启超热心政治,毋宁说他更热心的是国家进步和国民觉悟,对他来说,这才是最大的政治。 他早期谈到变法,就把“开民智”作为变法图强的第一义,“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5/4/201410 minutes, 5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夫英雄者……

三国演义第21回: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籍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5/2/20145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国际纵队里的中国人--下

一场震撼世界良心的战争——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国际法西斯的干涉,国际志愿军的浪潮……那是一场非比寻常的战争,它呼风唤雨,曾经让毕加索的画笔愤怒,让聂鲁达的诗篇流泪,让加缪的心口淌血,让全世界53个国家的4万多男女老少志愿去西班牙。 一群参战西班牙的中国人——东战场,西战场,从抗日中国,从欧洲各国,分别来到西班牙战场,国际反法西斯的阵地上出现华人身影。加缪说:“西班牙使我们意外地了解到,正义一方未必成功,暴力是可能征服精神的。”海明威说:“没有人比在西班牙阵亡的人还要光荣地入土,他们已经完成了人类的不朽。” 一批无国界“西班牙医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刘禾教授序言感慨说,像白求恩一样参加西班牙国际纵队,后来又转赴中国抗日的外国志愿者,还包括印尼华裔医生毕道文、德国医生白乐夫、保加利亚医生甘扬道、印度医生爱德华等20多位医生和护士…… 一对旅美华裔科学家夫妇——2位台湾人→踏访3大洲→独立坚持10多年→居然拼凑出13位中国战士残缺的面貌→活出历史,他们不再是躺在纸上的名字:谢唯进—张瑞书—刘景田—张纪—陈文饶—陈阿根—李丰宁—张树生—阎家治—杨春荣—张长官—刘华丰……
4/30/201424 minutes, 3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国际纵队里的中国人--上

在1936年持续至1939年的这场战争中,为了抵抗德意法西斯,来自世界53个国家的4万多名志愿者,主动奔赴战场。这些人中,有中国人熟悉的加拿大胸腔科医生白求恩、匈牙利摄影师罗伯特 ·卡帕、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拍摄《四万万人民》的荷兰导演伊文思……当然,还有海明威。 只是,那里怎么会出现中国人呢?
4/29/201424 minutes, 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1987去台老兵归来

“我们已沉默了40年” 到1980年代,当年追随而来的“外省人第一代”大多已临近暮年,怀乡思亲之情愈益强烈,进而将眷念之情写成文字,胆大者常写出同大陆子女亲人如何在海外见面、通电话、写信等细腻感人的情节。 走得更远的,甚至已经有了半公开的行动,姜思章就是一个很早的“积极行动派”。1978年,为恢复与海峡那头家人的联系,他甚至去舞厅通过一位舞女转托香港客人捎信给大陆。 1979年元旦,祖国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即日起停止炮轰金门,并呼吁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行。姜思章知道,回家的转机真正来了。 1982年,他以到香港去看舅舅的名义,转道广州、上海、宁波,72小时舟车劳顿后,终于回到了阔别32年的老家舟山。母亲早已在码头等候,姜思章一眼认了出来。船刚靠岸他就跳了出去,连爬带跪地冲向母亲,不顾旁人的惊诧,抱着母亲的腿纵情嚎啕大哭。 2年后,高秉涵也冒险去了香港,在那里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姨妈和已经认不出模样的姐弟。“那几天我们生怕耽误了相聚的分分秒秒,倾诉相思之苦”。但他再也没能见到母亲。 姜思章如愿先回家了,但数万与他同去的壮丁和他们大陆那头的亲属,仍在海峡两边遥遥相望而不得见。 得知姜思章归来后,几十里外都有人赶来打听、请他带信。姜家院子椅子、凳子太少不够招待,来客就蹲在那里问父亲,问丈夫,问儿子,问兄弟……
4/21/201423 minutes, 4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太平轮1949

“太平轮”是一艘由运输补给船改造的客轮,1949年1月27日凌晨,它搭载着一群逃离战乱、去台湾寻找“后半生太平岁月”的人,沉没在了舟山群岛外海,遇难者近千人。太平轮沉了,一波浩大的迁徙去台移民潮却由此开始。
4/15/201424 minutes, 2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东京审判中的溥仪--下

在东京审判中,最轰动的一幕出现在1946年8月16日:一位中国男子在证人席上坐定后,用标准的北京口音做了自我介绍:“我生在北京,名字叫溥仪,本来是满洲姓,爱新觉罗•溥仪。”中国的末代皇帝、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就这样出现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证人席上。日本最负盛名的报纸《朝日新闻》这样形容这一天之于东京审判的意义——“一个划时代的日子”。 晚年,回想起那次作证,溥仪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仍然感到很大的遗憾。由于那时我害怕将来会受到祖国的惩罚,心中顾虑重重,虽然我确实说出了日本侵略者一部分的罪恶事实,但是为了掩盖自己,我又掩盖了一部分与自己罪行有关的历史真相。”
4/13/201425 minutes, 3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东京审判中的溥仪--上

皇帝、废帝、傀儡、俘虏、囚犯、普通公民……溥仪的一生扮演过太多的角色,站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证人席上时,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证人。作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直接见证人,溥仪连续出庭八天,创造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两年庭审单人作证的纪录。他为法庭提供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扶植伪满洲国最有力的证人证言,情绪激动时甚至拍案控诉,却也同时惴惴于自己当年不光彩的角色,隐瞒了部分事实,开脱着自己的罪责。八天的证人经历,浓缩了这位末代皇帝多面人生中的复杂纠葛。
4/11/201425 minutes
Episode Artwork

泰戈尔诗朗读:园丁集 14 -弥亚牛

4/9/20142 minutes, 3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泰戈尔诗:《园丁集 14》

我沿路漫步,不知所为,此时正午已过,竹枝在风里萧萧。 横斜的日影用它们伸出的臂膀揽住时光匆忙的脚步。 杜鹃鸟已唱倦。 我沿路漫步,不知所为。 水边的屋棚被低垂的树枝遮蔽。 是谁在忙着干活,在角落里响起她那环佩叮当的乐音。 我在屋棚前驻足,不知所为。 弯曲狭窄的小径穿过大片芥菜地和重重芒果林。 它经过村庄的寺庙和渡口边的集市。 我在这屋棚前停下来,不知所为。 多年前,一个和风轻舞的三月天,阳春慵懒的咕哝着,芒果花坠落在尘土里。 细浪跃起,轻拍着立在渡口台阶上的黄铜罐。 我想起那个和风轻舞的三月天,不知所为。 日影渐暗,牛羊回栏。 凄清的草场上天色苍茫,村民在河岸边等候着渡船。 我步履迟缓的往回返,不知所为。
4/8/20142 minutes, 2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南海之声宣传片及其他

4/4/20142 minutes
Episode Artwork

台海往事:这么近、那么远--(四)

4/4/201414 minutes, 1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无关岁月

墙上有一块水湿的渍痕,颜色非常淡,泛黄中有一点点浅褐。 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被水濡湿了的衣服,干了以后,也并不见留下什么痕迹。 墙上留下像拓印一样的水的渍痕,因此是日长月久累积的岁月的痕迹吧。说它是“浅褐”,也并不正确,它事实上不像一种颜色。是水在墙上漫漶流渗,日复一日,那无色的水,竟然也积叠成一块渍痕。仿佛岁月使一切泛黄变老,那水的漫漶流渗,也使墙起了心情上的质变。 中国书法绘画都常提到“屋漏痕”。“屋漏痕”暗喻着中国美学追求的意境。长久以来,许多人以为“屋漏痕”是一种笔触、形态或色彩,然而,面对着墙上这一片水湿的渍痕,我想,也许“屋漏痕”更是一种心境吧。是发现了水与岁月都无踪迹,但是,日久天长,水与岁月竟然又都留下了渍痕。从斑驳漫漶的泪渍般的墙上水痕,古老的中国,因此了悟了岁月,了悟了美,也了悟了生命。 用饱含水墨的毛笔拖过容易沁透的宣纸或棉纸,水墨随笔势渗开、涣散。墨迹在纸上留下的笔触、形态、色泽都比较明显,隐藏在墨线之间及墨线边缘那水痕的流走却不易觉察。 但是,水痕确实是存在的。当握着笔的手静定到一定程度,在静定中点捺牵连,在点捺牵连中呼应着自己均匀谨慎的呼吸与心跳,这时,常会发现,墨的内在,原来有流动的水痕,像一片游走的光,使墨有了层次,使墨不呆滞死寂。 使用现代工业制造的墨汁写字便很难体会这种变化。水与墨,有交融与不交融的部分;水与墨,有冲突,有抵消,也有沁透、融渗与涣化。水与墨,一有色,一无形,有色在无形中消融,无形日积月累,叠积了岁月与年代,竟成纸上一片漫漶的水的渍痕。 “屋漏痕”暗喻的正是岁月与年代吧! 在大阪博物馆看到一帧明末倪元璐的水墨奇石,草草勾来,墨线与墨点流荡错落,只觉淋漓浑茫,满纸都是岁月的水痕。 倪元璐的书、画都不多见。他的书法遒劲老辣,笔的走势中全是凌厉的顿挫,占了画轴上半的位置。下面勾勒奇石的线条却轻松自在,从规矩形式中解放出来,像麻索败絮,像流走的云岚烟霭,水与淡墨拖带出线的牵连,几点浓黑的墨的苔点,惊心骇目,在线的流走牵连中排比成静定的秩序。 线与点在复制上都还可以领略一二,然而水痕是不可见的。水痕只在这唯一的纸上,随岁月辗转流离,三百年前明亡时的水墨尘缘,未曾劫毁,也另有了画面的沧桑。 水墨画其实是水痕的领悟。水不同于油,有特别灵透变幻的生命。西方的油彩在画布上凝结固定,中国的水墨却在纸绢上沁渗涣散;前者追求具体可见的形象,后者融墨于水,水痕交叠,只是渐淡渐远的一种心境吧。 饱含水分的墨与色彩,结合着水光,在濡湿的纸上显现出层次的迷离。水与墨的交叠融荡是水墨画创作过程中最动人的部分。但是,画水墨的人,也大都经验过纸张干透,水痕消失那种惋叹又莫可奈何的心情吧。 ——摘自《屋漏痕》
4/1/20147 minutes, 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台海往事:这么近、那么远--(二)

4/1/201422 minutes, 2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台海往事:这么近、那么远--(一)

这道海峡很窄,最窄的地方,平潮水平距离为2450米,退潮时只有1800米,两岸居民划着小舢板即可很方便地往来。这道海峡很宽,两岸居民为了越过它,整整花了52年的时间。 这道窄窄的海峡,是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小两岸”,厦门与金门这两个小岛在这60多年的轨迹,也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个缩影。这一片海域见证了半个多世纪的世事变迁,也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聚散和悲欢。
3/31/201419 minutes, 3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梨花瓣是月亮做的--汪曾祺与施松卿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他们的感情没有苦难的痕迹。即使在被批为右派的时候,他也还能写出美如幻境的《葡萄月令》。中间一段是这样的,“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花瓣是月亮做的,”那样的政治形势里,他还有“小资产阶级”情调去分辨一支梨花的美,可她不会指责他不务正业。 她是黛玉,不是宝钗,她明白梨花如月是一种怎样云淡风清的美。 这一生,她都是懂他的。
3/30/201424 minutes, 3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纽伦堡审判启示录--下

正如纽伦堡审判中杰克逊大法官所说,二战中位高权重的纳粹头目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22名罪犯被判处了绞刑、终身监禁等等。也许是当庭播放的影片《纳粹计划》和《纳粹集中营》的影响,一度成功假装失忆的被告赫斯在1945年11月29日看完《纳粹集中营》后,深受震动,当天就停止伪装;也许是长达数月的庭审给人带来的触动,被告斯佩尔在最后陈述中说道,“独裁体制的可怕危害只有在它行将就木时才愈加清楚。现在,我们能看到盲目服从命令意味着什么。这次审判所证明的一切……我们的毫无质疑机械执行命令的社会体制,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审判必须致力于防止如此毁灭性的战争在将来重演,并创建人类合作的原则”。也许是严格执行判决的关系,纽伦堡首次审判的所有被告人均服刑期满。或许是以上这三个原因,德国人在战后进行了充分反思。
3/29/201413 minutes, 4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纽伦堡审判启示录--上

在这个故事里你可以听到很多人文的光芒。除了斯图尔特对妻子深沉的爱,我认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人类在二战结束之后所呈现出的可贵的理性,即:对那些臭名昭著的罪犯,也是依照严格的法律程序来审判,所有的一切,都不是胜利者的报复,人们没有用仇恨去结束过去。你会听到有很多人、包括主人公斯图尔特,会不惜生命去获取证据,来保证公正有序的判决。这一点,对人类来说,永远都很重要。
3/28/201423 minutes, 1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解放妓女--1949年怎样扫黄?

行动开始后,各小组在妓院的附近和胡同口布上内外双层的“包围圈”,由便衣和武装民警实施戒严,各妓院门口由民警把守,胡同里有民警巡逻,不许其他人员走动。随后,干部们按照事先的分工,进入指定妓院,把嫖客和妓女集中在院子或大屋子里,宣布立即封闭妓院的命令。
3/28/201424 minutes, 2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法航447空难是怎样调查的?(二)

3/26/201424 minutes, 30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海子诗选读:《房屋》

海子《房屋》 你在早上 碰落的第一滴露水 肯定和你的爱人有关 你在中午饮马 在一枝青桠下稍立片刻 也和她有关 你在暮色中 坐在屋子里不动 也是与她有关 你不要不承认 那泥沙相会 那狂风奔走 如巨蚁 那雨天雨地哭得有情有义 而爱情房屋温情地坐着 遮蔽母亲也遮蔽孩子 遮蔽你也遮蔽我
3/25/20141 minute, 7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法航447空难是怎样调查的?

马航370事件后,2009年的法航447空难被多次拿来参照,本节目,为你讲述这一空难的前前后后
3/25/201425 minutes, 1 second
Episode Artwork

武夷岩茶的黄金年代--完整版

19世纪中叶,沉寂已久的中国福州港口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机。因为内乱,中国切断了传统的华南、华中贸易线路,驰名世界的武夷茶只得从武夷运至福州,然后外销至英国。也正因为如此,伦敦的头春新茶比从前提前了两个月,新茶首市自然身价培增。在这一阶段,武夷茶看似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然而,英国人在给中国带来白银的同时,也带来了鸦片,并且带走了茶种,中国茶很快败退下来。
3/23/201425 minutes, 4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武夷岩茶的黄金年代(节选)

19世纪中叶,沉寂已久的中国福州港口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机。因为内乱,中国切断了传统的华南、华中贸易线路,驰名世界的武夷茶只得从武夷运至福州,然后外销至英国。也正因为如此,伦敦的头春新茶比从前提前了两个月,新茶首市自然身价培增。在这一阶段,武夷茶看似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然而,英国人在给中国带来白银的同时,也带来了鸦片,并且带走了茶种,中国茶很快败退下来。
3/23/20147 minutes, 21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胡适与他的小脚太太--下

胡适大名垂宇宙,小脚太太亦随之
3/22/201416 minutes
Episode Artwork

胡适与他的小脚太太--中

此恨不关风与月
3/21/201413 minutes, 3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胡适与他的小脚太太--上

“胡适大名垂宇宙、小脚太太亦随之”
3/20/201410 minutes, 3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忆初恋--吴冠中

……于是,不管有无警报,我清晨6点钟前便在毓秀里巷口对面一家 茶馆边等待,一直等到完全天黑,而且连续几天不间断地等,她总会 有事偶然出门吧。然而再也见不到她的出现。我记得当时日记中记述 了从清晨到黑夜巷口的空气如何在分分秒秒间递变。……
3/19/201415 minutes, 6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林语堂与故乡板仔

“接近那些高山是接近上帝的伟大……这些高山已成为我及我宗教的一部分,因为它们使我富足,产生内在的力量与独立之感。”
3/18/201424 minutes, 3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怀旧音乐电台片花一组

声音:弥亚牛 制作:J.B
3/18/20142 minutes
Episode Artwork

民国“电影皇后”蝴蝶的爱情

胡蝶一生情感丰富,20世纪20年代曾与演员林雪怀订婚,后与银行职员潘有声结婚,杜月笙、戴笠曾垂涎胡蝶的美貌,戴笠一度得手,与胡蝶同居多时,后因戴笠空难身亡,这段孽缘才算了结。 81年的漫漫人生,几多坎坷几多爱恨?都跟“美丽”两字脱不了关系。这美丽表现在五官上是,她脸上有对招牌式的酒涡,如深巷好酒,未饮,见了即心醉;这美丽表现在外在打扮上是,她随意穿件旗袍或戴件首饰,便能凭借其窈窕身姿让人轻叹怎一个美字了得,然后在街头迅即刮起一阵流行风。 如此美女,男人见了不心动,谁相信呢?
3/17/201423 minutes, 53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戴笠、蝴蝶与潘有声

蝴蝶不容易,离过婚,经过四年爱情长跑与潘有声结婚,不久还遇到戴笠耍流氓,霸占了一段时间……
3/17/201414 minutes, 24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电台形象片--露天银幕

唯一真实的乐园,是人们失去的乐园,唯一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 露天银幕、寂静的操场,还有飞快的日子、心爱的姑娘, 如果真的可以回到从前, 你是否还会绽放你纯真的笑靥, 伴着我的琴声, 在夜色中轻轻歌唱? 声音:弥亚牛 制作:J.B
3/17/201449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中国的摇滚音乐之路

本期你可以听到很多中国人熟悉的音符,那是富有激情的、迷人的过去…… 你若奉行摇滚精神,那么你将在上升的旋律中得到永生;你若认为那只是和贝多芬对着干的另一种音乐,那么摇滚将什么都不是。 中国的摇滚江湖已经动荡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的浮沉录中,多少英雄揭竿而起,多少乐队被商业买断理想,又有多少人与信仰“死磕”? 那么先让我们放上一张CD……
3/16/201424 minutes, 28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公益片花-拯救月熊

活熊取胆,不人道
3/16/201452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公益片花--拯救鸵鸟

前一阵有人见了我叫“鸵鸟哥”,不明所以,最近才知道是因为录了这个……制作:xiuuuulei
3/16/201455 seconds
Episode Artwork

沈从文与张兆和

“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张兆和
3/15/201424 minutes, 5 seconds